欢迎访问杏彩注册_杏彩体育注册_杏彩体育平台注册!
  咨询电话:0510-85323115

公司动态

杏彩官网登录食用菌产业:不忘初心 咸与创新

  记者与会并了解到,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从零起步,经过13年的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巨大成就。在本届蘑菇节上,与会专家与企业界人士回顾13年的发展历程,论道如何在新时代和挑战下开拓创新,坚守使命。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高速发展,产量从2002年的860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3596万吨,产值超过3000亿元,我国已成为全球食用菌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戎卫东称,食用菌产业的高速发展无疑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缩影。

  但是,食用菌产业的从业者却明显感到,与过去相比,近两年产业已由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换挡,产业进入发展“新常态”。

  据上海农科院副院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员谭琦分析,产业发展呈现出四大趋势:从传统家庭小作坊生产方式到“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再到如今的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产业升级逐步显现。

  其次,工厂化生产更加集中。中国食用菌协会工厂化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共有590家(含在建企业27家),企业数量比2015年减少了36家。工厂化生产总产量为257.11万吨,较2015年增幅近40%。

  此外,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下,2016年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数量与创汇实现双增长,这也促进了我国食用菌产品走向世界,食用菌深加工产品不断增加,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而资本的大量涌入也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从2015年开始,以众兴菌业、中国绿宝、上海雪榕等为代表的十多家食用菌龙头企业先后在主板上市,天邦菌业、北味菌业等二十多家公司在新三板上市。食用菌产业成为各路资本“觊觎”的新型投资市场。

  与此同时,在我国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刺激下,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全国首当其冲,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中426个选择了食用菌,占72%,从2016年的发展情况来看,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增长幅度较大,东部地区则是加快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这就迫切需要我国食用菌产业及早进入到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即发展速度适中,发展的质量和企业的效益逐步提升。”戎卫东说,要实现中国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有关地区、相关行业组织,业内的企业共同的认识,形成共识,作出共同的努力杏彩官网登录食用菌产业:不忘初心 咸与创新。

  曾经,我国食用菌种植全靠农户手工栽培,靠天吃饭,没有任何制冷和保温设备。而工厂化发展给食用菌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自2005年发展至今,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每年都以25%~35%的速度在增长,已占到全产业生产的25%~30%。高效、集中的工厂化生产使我国食用菌不论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勇萍深知,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即便如此,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也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欧美国家已经实现百分百工厂化生产,日本、韩国工厂化生产也达95%。而我国以香菇、平菇、黑木耳为为主的食用菌栽培,近五年内,较难以突破以农户种植为主的现状。

  他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近年来政府把香菇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柱产业,导致很多地方蜂拥而至地种植,但是大部分农户都是靠天吃饭,采用传统种植模式,工厂化生产对他们来说成本较高,农户承受不了。

  另一方面,随着近十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如火如荼的发展,盲目扩张留下了潜在风险——生产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消费需求,食用菌还没有真正走入百姓家,导致产能过剩,这正是为什么香菇价格持续低迷的原因。

  每逢年末,正处于食用菌产业的销售旺季,杨勇萍说,往年香菇的正常价格应该在6元/斤左右,但现在只有3.5元/斤~4元/斤。尤其今年包装费大涨,纸箱价格的涨幅高达50%,加上原材料、人工成本以及环保门槛的提高,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哪怕在消费旺季,食用菌企业也处在盈亏平衡点上,有的企业甚至已经出现亏损。

  基于此,杨勇萍预测,我国五年之后工厂化生产将超过50%。等到8年~10年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劳动力匮乏,新生代农民会发现人工生产太辛苦,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食用菌才会逐渐进入真正的工厂化时代。“明年必将是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洗牌之年。”杨勇萍建议,在保持市场稳定、保证生产者利益的情况下,控制产能,工厂化企业不要做增量,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上市兼并重组来平衡产能。中小企业搞工厂化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同时呼吁业界共同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引导和培养老百姓的饮食习惯,开发更多丰富的食用菌烹饪产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虽然食用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整个产业的发展势头趋于向好。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品质有保证的工厂化菇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杏彩注册食用菌工厂化行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1月19日下午,当记者乘车驶入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东美村,能看到道路两旁有许多红砖砌成的传统菇房,再往前就是福建省龙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的蘑菇工厂化示范基地,这里有8个200平方米大的温控菇房,和传统菇房有着鲜明的对比:干净整洁的菇房内,冷气扑面而来,菇房内摆着两排6层的钢结构培养架,菇床上均匀地铺满了用麦秸和鸡粪做成的培养料,一个个白嘟嘟圆溜溜的双孢菇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这些工厂化菇房是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涂改临的“试验品”,培育着他的梦想。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从事食用菌栽培已经44年,是漳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人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漳州蘑菇的种植已有50年的历史。传统栽培模式技术落后、效益低下,堆垛粪便横流,造成地下水污染,环境一定要整治”涂改临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中国蘑菇之乡”的漳州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从2011年起,他开始推行食用菌工厂化,先后学习考察了欧美及国内的工厂化生产企业,经过研讨论证,提出建设蘑菇工厂化示范点“漳州模式”的发展计划。

  2015年,漳州台商区主要领导采纳建议,同时出台扶持蘑菇发展政策,并责成区内龙头企业、合作社率先进行工厂化示范。

  所谓的蘑菇工厂化的“漳州模式”,是采用“政府牵头、龙头企业承建,合作社示范、种植户购买服务”的发展模式,通过投建蘑菇三次发酵料生产基地,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生产优质标准的蘑菇三次发酵料,以龙头带动农户,引导农民实现真正意义的工厂化生产,由一年1茬栽培变为一年6~8茬栽培,彻底改变50年的传统生产模式,向工业化模式转变。

  涂改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欧美双孢菇每平方米产量在30公斤~35公斤;若按照传统种植方式,中国菇农一年只能种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量15公斤~18公斤,而工厂化一年四季都能种,每平方米产量在25公斤左右。未来国内的产量还会增加,菇农的收入将显著增加。

  从事食用菌研究40多年来,涂改临最切身的体会是:“食用菌的推广是很快的,只要做出样板就行了,现在已经有菇农开始接受工厂化的理念,准备建菇房。”

  他的梦想是,未来3~5年,推动漳州蘑菇生产逐步实现“一村一厂,一户一车间”的家庭蘑菇工厂格局,以此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促使漳州食用菌产业发展走向新的辉煌。

  我国食用菌产业繁华光环之下,难掩诸多的不足与隐患。用了短短10多年的时间,赶超欧美,日、韩20年~40年的发展历程,速度有余,整体不足。可以说,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尚存菌种、技术、设备等诸多短板。

  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我国食用菌产业该如何取长补短,迎接变革,实现转型升级,这是整个行业都要思考的现实且棘手的课题。

  对于农产品来说,种子是其发展的核心与基础。而食用菌菌种不同于其他农作物的种子,尤其是食用菌栽培种的形成,极易受到外境因素的影响。在育种者程序不规范、稳定性差、特征特性欠详;生产者受利益驱动随意冠名、随意引种串种、种源质量差;栽培者不切实际等诸多因素叠加下,我国菌种产业呈现萎缩状态。

  虽然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经历了10多年的快速发展,但客观分析,目前我国工厂化的菌种基本上来自国外菌种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及配套工艺技术,尤其是能够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成套技术和专业化、工业化的核心技术。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金霞表示,近年来虽然食用菌产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上仍是小作坊生产,菌种栽培大多数是三无制种户,自繁自用菌种占30%~50%,导致我国菌种退化的现象日益凸显。“菌种老化、退化是产业发展的大问题,如果不把育种握在我们自己手里,食用菌产业发展就是‘徒有虚表’。”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勇萍直言不讳地说。

  上海农科院副院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员谭琦说,中国食用菌产业要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最大动能。为此,要围绕产业链在资源驯化、品种培育、生产栽培、产品加工等环节,构建从研发到市场、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完整创新体系。

  谭琦强调:“育种的核心机构是科研机构,但是实际应用者和推广者是食用菌生产企业。因此食用菌企业要和科研单位紧密结合在一起,科研要对接产业的需求,成果要转化成技术,去生产一线为产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补上产业技术的供给短板,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转型发展。”

  作为食用菌龙头企业的“掌门”,杨勇萍直言,企业有义务承担起行业领头羊的责任。他透露,前不久公司刚成立了食用菌工厂化研究院,未来要把育种研发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引领我国食用菌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杨勇萍如此承诺道。

  日本从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已有40多年的历史,是公认的世界食用菌强国之一。我国目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蟹味菇、鹿茸菇的菌种绝大部份均从日本引进,日本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菌种、设备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值得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从业人员学习和借鉴。

  在本届蘑菇节上,日本食用菌协会技术顾问、Kinokkusu株式会社常务董事木村荣一从菌种保持与性能维持分析了他对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未来发展的看法。“随着工厂化栽培的普及、菌种性能的安定性能对香菇发芽协调性维持的技术越来越被重视。而不是建了工厂,就能出菇!”木村荣一说,出菇的成功条件取决于菌种、设施、机械、技术等多个方面。能否采收高品质的菌种,这一点至关重要。

  而解决菌种老化、退化,就是维持菌种的长期稳定性能。“从生理特性而言,菌种在变异快的食用菌菌丝体上‘保存’是很困难的。目前的保存法只是推迟变异或恶劣的速度,并非完美的保存技术,当务之急是要开发新的菌株保存技术,启动具有同一遗传特性的新菌株开发迫在眉睫。”他强调。

  会上,国际蘑菇学会秘书长、美国蓝宝菌种公司副总裁兼技术总监ChirstineSmith分享了菌种生产的新兴趋势——非谷粒菌种。

  ChirstineSmith解释说,所谓非谷粒菌种,是把用玉米粒、麦粒、谷子、高粱制作的谷粒菌种经过粉碎机处理而成的菌种。研究发现,黑麦和小米粒中的碳水化合物容易促进木霉的生长,而木霉在谷粒菌种上的产生量与病害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而在接种木霉前使用非谷粒菌种,绿霉会不生长。

  而且非谷粒种发菌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容易控制,其优势在于发菌早起产生较多热量,可以缩短整个栽培周期或堆肥周期。“随着生产成本和劳动成本的持续走高,高质量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是市场对菌种最迫切的要求。新菌种研发的趋势是使将来的投资生产获得较高的利润,而非谷粒菌种具备这些优势。”ChirstineSmith说,欧洲食用菌种植者和堆肥生产者正在使用非谷粒菌种作为控制病害和提高产量的途径。

  此外,如何保护食用菌育种者权益在中国仍是一个难题。而日本食用菌品种权保护十分成功,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对食用菌品种权的保护依据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执行,即运用种苗法进行品种登记,对育种者权利进行保护。食用菌的保护年限为25年,育种者权利还涵盖从属品种及杂交品种。

  当“互联网+”的东风吹来,当“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打响,将为身处转型升级的中国食用菌产业带来无限的遐想和机遇。

  由于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起步较晚,工厂化企业大部分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目前,多采用国内组装配套设备和引进国外设备相结合,采用半机械化生产、半自动化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成为食用菌产业的强力驱动引擎,通过促进环境优化控制,人工智能应用,工厂化技术,产品安全溯源、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有望使食用菌产业在多元化的发展中升级提速。

  “在大数据时代,食用菌生产数据化、智能化是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趋势。”作为全球顶级电工企业的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事业部OEM行业总监王新华这样预测道。

  据了解,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常用的设施主要有日光温室、各类塑料棚,以及为了利于控温控湿,一些北方地区建造的半地下菌菇棚。在一些发达地区,大型人工气候式生产和智能工厂化生产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建立了许多示范工程基地。

  在王新华看来,工业“智”造,简单来说就是“透明+融合”。以金针菇生产为例,“透明”主要体现在,生产销售上从接收订单到生产加工过程、再到销售环节等全过程的数据化,企业管理上从产品研发、能源运营、工厂运营到资产运营等每个流程实现数字化服务。每个环节的数据采集都会最终汇聚到云端,生成实时数据,可使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安全溯源能力得到更大提升。“推动产业升级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以新的生产方式获得竞争优势及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对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义正是如此。”王新华说,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食用菌环境精准控制,应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智能工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而是我国食用菌产业长期努力的方向,我们应该学习和吸收先进国家的经验,未来向更高水平的全过程生产机械化、控制自动化和信息集成化生产模式发展。(白舒婕)



杏彩体育

联系我们

杏彩注册_杏彩体育注册_杏彩体育平台注册

电话:0510-85323115

手机:18651587758

邮箱:请咨询平台在线客服

联系人:杏彩体育管理员

地址:杏彩体育·(中国)官方网站